返回
首页>祝由术

艾灸八穴位防病功效

时间: 2022-12-27 21:52:01

艾灸八穴位防病功效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疗法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艾灸哪些穴位有保健功效呢?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一起来看看吧。

1.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 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 法》记载:”上消病,(天下养生网)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 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 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天下养生网)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 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3.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天下养生网)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 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 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天下养生网)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天下养生网)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 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天下养生网)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 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天下养生网)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天下养生网)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 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 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天下养生网)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 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天下养生网)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 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 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天下养生网)三里者,胀之要 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 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 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 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 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天下养生网)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 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八髎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 温经散寒、消瘀散结、防病保健 简介 艾灸八髎穴具有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的功效

八髎穴位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即在臀部上方八个小孔中的穴位

艾灸该穴位主要可用于治疗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

尤其在痛经的治疗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可消瘀散结、止疼

功效与作用 1、温经散寒,艾灸八髎穴有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温经散寒的功效

2、消瘀散结,艾灸八髎穴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起到消肿散结、祛湿解表的作用

3、防病保健,艾灸八髎穴可以调节人体气血,排出身体毒素,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 方法 ,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1、神阙灸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

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 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

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

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

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

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儿童 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

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推荐阅读:中医施灸的禁忌及艾灸的注意事项 方法: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三阴交灸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

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高血压、冠心病等有防治作用

可采用温和灸法:患者可自己操作,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医通无忧网温馨提示: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

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烫嘴的温开水;加2~3个红枣更好

一些气虚的女性艾灸时或者之后会头晕,这样就不会了

艾灸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喝烫嘴的温开水;最忌讳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结束2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

用湿热的毛巾擦拭艾灸过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说,可以用热水洗澡,那是错误的

热水也是水湿,如果要洗菜做饭,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

3、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我们同时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也可以泡泡脚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

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

进食的时候气血会集中在胃部,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再就是对胃气也是一个挑战

5、如果你的月经量不大,特别是有痛经的女性在经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时的艾灸时间短一点

女性艾灸的好处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

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