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艾绒熏灼体表的穴位,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但治疗较为棘手,药物止痛虽是治疗头痛的主要方法,但长期服药会使人体产生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而用针灸止痛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
针灸治原发头痛效果好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痛经、带状疱疹、腰疼、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头痛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专门的病,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病都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烧会头痛,脑子里长瘤子也会头痛,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也可能会头痛。王麟鹏说:针灸治疗原发头痛效果最好。
所谓原发的头痛就是指人体没有其他病,而自发的一种头痛病。头部有很多经脉循行所过,不同经脉病变,在头上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疼痛。针灸治头痛是用经络辨证的方法,将头痛部位分属的不同经络,来辨证取穴,如两边头痛叫少阳头痛,头顶痛叫厥阴头痛。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针灸止痛的疗效比药物要好。
针灸可以降低头痛发作的次数,王麟鹏说,曾经有个年轻的女病人,有原发性偏头痛,来月经的时候疼得更厉害。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头痛消失,很少复发。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中医对头痛分类很多,主要包括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王麟鹏向大家介绍说,在排除头痛器质性病变外,针对原发头痛,按其症状,治疗手法如下:
外感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头痛。头痛而胀,兼见面红而赤,发热,口渴欲饮,目赤齿痛,舌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若头痛身重,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丰隆。
可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配穴。
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有肝阳上亢、痰浊头痛、瘀血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等不同类型。总以虚实之分。
实证
肝阳上亢者,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兼见肋痛,面红口苦,舌苔博黄,脉弦有力。痰浊头痛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瘀血头痛者,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外伤史。舌质紫,舌苔博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目。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者,太阳、阴陵泉、丰隆。
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腧、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虚证
肾虚头痛常感空痛,伴眩晕耳鸣。血虚头痛常头痛隐隐、连绵,伴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足三里、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
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者,加肾俞、太溪、悬钟。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余穴均用补法。
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
偏头痛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了,会经常地偏头痛,这种疼痛会一直给患者带来麻烦,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睡眠质量,还有工作压力过大,得不到放松,情绪时常低落.得不到释放,这些都会引起偏头痛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偏头痛的针灸方法吧
偏头痛的针灸方法 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
首次发病常于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偏头痛的主要表现为: 1.头痛起病初期往往先为一侧头痛,自颞部开始,出现胀痛、钻痛或搏动性痛,然后扩展至整个半侧头部或全头部,或头沉、紧压、麻木感,但每次头痛可只局限于一侧,亦可左右两侧交替发生
发作前可有幻视和偏盲的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持续数小时或数日
头痛的程度逐渐加重,弯腰、俯首或用力时头痛加重,并且烦躁不安,怕吵声,怕强光
2.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
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相似,发作间歇期如正常人
3.可有家族史,可于紧张、劳累、睡眠不足、经期前后或期间、或某种饮食后发病
针灸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期以控制头痛为主,缓解期着重预防发作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
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法治疗
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
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内庭;疼痛以侧头部为主者,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用率谷、风池、太阳、曲鬓、头临泣、外关、中渚、足临泣、侠溪;疼痛以后头及项部为主者,以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选用天柱、玉枕、风池、脑户、后溪、少泽、昆仑、京骨、至阴;疼痛以颠顶为主者,取督脉、足厥阴、少阴等经穴为主,选用百会、前顶、后顶、通天、太冲、行间、涌泉
以上腧穴,每次可选5~9穴,用毫针刺施以泻法,一般不灸,但多用电针,选择高频连续波,予以中强刺激
偏头痛的饮食保健 1、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 (1)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
(2)动物脂肪,其诱发偏头痛占全部食物因素的49.8%,严格控制此为食物可防止偏头痛发作
(3)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色葡萄酒,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
(4)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
2、头痛的食疗原则 (1)实症头痛: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
(2)虚证头痛: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
(3)有热者,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
(4)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偏头痛的运动原则 在运动时,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这样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放松
在运动的时候,也得循矩渐进,动作尽可能缓慢,防止动作过快拉伤肌肉,同时也防止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发生
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一定得随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慢”
不论是偏头痛还是其他的疾病,锻炼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练习后也一定要做一些自我保健按摩,也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每一名患者都要认清自己的病情,做一个长远打算的计划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科的疾病,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对于患者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很多人可能也知道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在平时一旦发现病因要及时治疗,及时用药
猜你喜欢: 1. 左边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2. 突然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3. 左侧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4. 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5. 春季偏头痛是什么原因
阴雨天经常头痛,针灸能否进行治疗? 下雨天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但不是最好的治疗时机针灸可以包括针刺和针灸两种治疗手段
针刺是用针刺穴位,以多种手法刺激经气,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为目的
艾灸点燃艾条后,用灸热烫病变部位和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养气、助阳、防病的目的
针灸适应症广泛,涵盖面部体痛症、内科病证、妇科病证、皮肤外伤科病证等,针灸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且具有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患者更容易接受
针灸没有严格的天气要求但在寒冷或炎热的天气里需要注意寒冷和中暑
因为下雨又冷又湿,在这样的天气里针灸一点也不小心,寒邪、湿邪就容易进入身体,所以下雨的时候要做好防寒措施
下雨天针灸后也要注意不要被雨淋湿,以免病入膏肓,病情恶化
偏头痛患者的体质也不同,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穴位的增减
给血瘀患者血海、阳虚患者加命门、痰湿患者加丰隆
偏头痛患者常出现单侧头部血管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音等症状
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以女中青年患者居多
发病原因与颅内血管收缩、原发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针灸是迅速缓解这种症状的好手段
可以将局部选择孔和远程选择孔结合起来
首先在头枕部寻找刺激点
按在酸痛的地方,扎一英寸针
另外,要选择头维穴、神庭穴、太阳穴、阳白穴、风池穴、安眠穴,加强局部疗效
偏头痛从经络看属于少阳经病
所以要给少阳经的合谷、悬钟、风池穴打针
偏头痛在中医上是瘀阻大脑,不同的话会疼痛
所以,通则不痛
合谷和少冲属于四关、理气要穴,进行通气络止痛
所以这两个穴位也必须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