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几大误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然而,现在很多人学习针灸,可是很难深入,其原因当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刚开始接触针灸时,便被课本或者老师灌输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构成很多人理论体系的基础,但是如果基本的概念都是错的,就如同盖楼地基打歪了,那楼是高不起来。我知道如果对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基础知识进行改动,必然会感觉不舒服,可是我真的想让针灸兴盛,想让迷途中的针灸大夫清醒,真心劝告放下所学的知识,好好看看古人的记载。
一、关于得气的认识误区
现在将酸麻胀视为得气已经成为很多针灸师挥之不去的基本概念,而实际上将酸麻胀视为得气最早始于清代的一本不出名的针灸著作,具体书名记不清了。在宋代与明代的针灸书中一直以针下如鱼吞勾为得气。在《内经》里将气至定义为患者脉象的改变。因此我个人观点针灸不必在乎患者的感觉,只要专注于自己针下的变化和患者脉象的变化便可。我在临床中亦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患者是否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只要医者手下有如鱼吞勾的得气感便必然有疗效,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医者手下有了如鱼吞勾的气感同时患者也有了酸麻胀的感觉。
二、关于留针时间的认识误区
现在针灸都需要留针半小时,甚至有留针时间更长的,不防看看古代的针灸著作,《针灸甲乙经》对每个穴位留针时间的记载均是留几呼(一般为1--10个呼吸不等),再看后世的针灸书,对穴位留针均记载为留几呼,几呼便是几个呼吸,十个呼吸最多也就大半分钟,因此针灸在古代是不留针。虽然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补泻手法中对补法虽要求静以久留但同时也要求持针勿置(置即放置),即要求医者在针灸过程中要求手不能放下针,半个小时不放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古代针灸中久留最多也就一分钟。
三、关于针刺深度的认识误区
现在针灸穴位普遍偏深,一般穴位针灸大夫都针一寸深以上,放下成见看古代针灸著作,《针灸甲乙经》对穴位深度要求都是针几分,没有针很深的,再看后世的针灸书,对穴位的要求也是针几分,很少有用寸来记载的。而且在《内经》中反复强调针太深则邪气反入,如果仔细注意医者在施术过程中针下的的感觉,很容易在针入几分深的地方感觉到如鱼吞勾的得气感觉,这个得气的感觉便是机之所在,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要求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最后一字发在古字中为头发的发,不是发财的发,两字在古字中写法不同,简化字则相同),如果找的了这个机绝对不能再往里深,到了这个机之后连挂一根头发的力都不可再加。我曾试过在得到机的时候继续往下一用力,病人病情马上由好转改为加重,而且此机不可失,失则难再来。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当然大部分针灸师找不到这个机,也就很难有较高的疗效,同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
以上为我临时想到的几个现在针灸师与古代针灸的几个大的不同,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小的问题无暇细写。如关于躯干穴位的归经问题,在《内经》中躯干的穴位并未归入经穴之中,为后世方便记忆或出于其他目的将经络所行的穴位归为该经中。
网温馨提示:在《内经》里只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及络穴等特定穴归入经络之中,也就是只有这些穴位有调整该所过经络脏腑的作用。本人所写文章均为即兴所写,未做详细的文献举证,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文献。
【导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在调理肥胖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灸减肥的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对于针灸减肥古方中医专家提示,不要进入减肥五大误区
针灸减肥误区一 效果每日可见 有时采用针灸减肥,会有这样的体会,针灸减肥有的人见效快,而有的人见效却很慢
这是因为,针灸减肥不是减重,而是减脂肪,针灸减肥也是一样道理
超过标准体重越多,一般脂肪含量也就特别多,针灸减肥的效果越明显
任何减肥方法都须逐步调整,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不尽相同,这需要持续治疗
针灸减肥误区二 针扎得越多越好 很多美容院、减肥中心一扎就扎三四十针,顾客也感觉针扎得多就是效果好
其实针灸是需要专业知识的,它有章有法,注重选穴,对减肥真正有作用的就那十几个穴位,别的扎来也没用,若是不小心扎错了,可能还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针灸减肥误区三 针灸容易感染 针灸用的针都很细小,对皮肤来说,一般的针灸都是极小的创伤,正常人的机体修复一般很快
如不是因为其他破损感染,除非是贴了嵌针(耳针的一种)须注意避水外,其他体针对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洗澡、游泳都不成问题
针灸减肥误区四 贴耳针时不能洗头 贴耳针时不是不能洗头,而是要注意尽量不要沾溼耳朵
一般的耳针之所以不能溼水是怕胶布失去粘性,若是嵌针,则需要避水,因此可以试着戴上耳套再洗头
针灸减肥误区五 针灸减肥一劳永逸 针灸减肥是对机体的调整,是需要在反复治疗、不断强化中建立一个新的状态
医生建议,一般需要坚持三个月以上的密集和强度治疗(特别肥胖的则需半年至一年),是一个慢慢调整的过程
当疗程停止后,体重基本上能保持的是一年至三年的正常水平
针灸治疗有哪些禁忌,哪些人不能针灸,哪些部位不能针?本篇我一并告诉大家
大家好,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
马上入夏了,很多得了慢性病的人选择去做针灸治疗,无需服药,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疗效还不错,针灸治疗可以说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不少西方国家,即使还没有认可中药,但是也早早地将针灸纳入到常规治疗医保范围之中
但是针灸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那么有哪些人是不能针灸的呢? 《针灸大成•标幽赋》记载“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 意思是疾病危重时,必须观察其形色,诊其脉象,如果形色与脉象不一致,不能针;大寒,大热,大风,大阴雨等极端天气,过饥过饱,大醉,过劳后也是忌针的
结合当下现代疾病禁刺要求,总结如下: 首先、凡是针刺部位皮肤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溃疡,肿瘤部位等不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以免感染或者溃疡等疾病加重
第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长期大量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不能进行针灸治疗
以免造成出血不止或者皮肤大面积瘀斑
第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外伤不愈合,不建议针灸治疗,以免增加创口及创面
第四、如前文所说,过于恐惧以及过饥,过饱,过劳,醉酒等患者,不适宜针灸
其它情况的好说,一般人也不会在醉酒和劳累后过来针灸治疗,但是饿着肚子来针灸的不少,饥饿的时候针灸,尤其是取坐位或者站立位针灸,特别容易晕针
第五、体质过度虚弱的患者,此处应包含新产后、术后或者久病体弱者,不宜针灸
这类人特别容易出现晕针,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等严重后果
第六、孕妇腹部禁针,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也不可以针刺
但是生产的时候,至阴穴针刺又能帮助纠正胎位
以上是常见禁针刺的情况,同时如果初次针灸,精神紧张,可以要求躺着针刺,引用《标幽赋》原文:“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
要求患者不要饿着肚子去针灸,针的时候不要去看针,放松心情,或坐或躺平,不容易晕针
以上是针对于禁止针灸的人群,下面分享一些禁针的部位
我们先看古代文献记载,根据《针灸甲乙经》记载:禁针穴位有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等
《针灸大成》记载不能针的穴位有22个,大部分分布于头面部及胸腔周围,大概也是不少失败后总结出的教训
而由于现代解剖及检查器械的普及,人们对于穴位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少以前不能针的穴位,也可以进行针灸,比如说承泣穴是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的一个穴位,在《针灸大成》中属于禁针穴位,但是在上海针灸研究所的一位治疗近视眼的专家,在充分了解解剖结构的条件下,承泣也经常用
总结起来,这些禁刺穴位都是容易出现针灸损伤的部位,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良事件
比如上面讲的承泣穴,在上海这位专家日常治疗近视眼针灸当中常用,但是也曾出现过针灸后眼周淤青大半月,成为“熊猫眼”的案例,搞得现在针眼周,也不得不签知情同意书
结合以上情况,建议大家针灸的时候,如果涉及脑后,眼周,胸腔部位的针灸,不是遇到经验丰富的医生不要针
胸腔针刺不当会导致气胸,眼周针刺不当会成熊猫眼,而脑后针刺不当,严重的时候会误人性命
切记切记!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如果觉得内容有用,顺手点赞关注一下哦,我们下期再会!还遇到过哪些针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