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胃苓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便秘医案

发布时间:2023-11-16 23:01:11 作者:道医 点击:3608 【 字体:

胃苓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便秘医案

肖某,女,28岁,2006年3月17日初诊。近月来排便困难,大便4~6日1行,干结如羊粪状。既往有便秘病史,每次均需服用“麻仁丸”或"番泻叶”泡水,甚则须以“开塞露”灌肠方能解出大便。此症长期困扰患者,苦不堪言。诊时口干不喜饮,心情烦躁,入睡困难,月经每提前7天左右,色黯淡夹有瘀块,伴小腹冷痛,胃纳较差,舌淡苔润,脉弦,双尺脉弱。陈老曰:此为气化乏力,水津不布,肝失疏泄之证,法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调和肝脾,方选胃苓汤合四逆散加减。处方:

厚朴25g 陈皮15g 柴胡15g 枳实20g 白芍30g 茯苓20g 猪苓20g 白术20g 泽泻30g 桂枝15g 当归25g 生姜15g 大枣20g 炙甘草6g 西洋参30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剂。

3月20日二诊:服药后,大便能够自然解出,质干,3日1行,便秘痛苦缓解,口中自觉渐有津液,睡眠质量改善,胃纳尚可。于原方中去猪苓、泽泻,加入制首乌30g、炒麦芽30g。3剂,水煎服。

3月23日三诊:服上方大便排出通畅,质软,1-2日1行,情绪、睡眠俱佳,口中津液充足,胃纳渐增。上方去制首乌、大枣,厚朴减为15g,加菟丝子20g、吴茱萸12g。5剂,水煎服,嘱患者平时可服用逍遥丸以调肝脾、调气血津液。

【侍诊心得】便秘一病于女性患者中尤为多见,其病虽小,却严重影响到人的正常学习与生活,故不可小觑。患者便秘与口干不喜饮,心情烦躁,舌淡苔润,脉弦等症并见,析其病机乃肾失气化,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水津不布,肠道水涸所致。此证若以润肠通便或峻猛通利之方,是治标之法,只能取效一时,难以愈其疾,惟调肝脾肾之功能,恢复水津运行,才能治病本。胃苓汤是平胃散与五苓散的合方。方用平胃散(苍术易白术)健脾燥湿以复脾之运化功能。五苓散既温肾助阳以复肾之气化功能,又利水渗湿以通调三焦。四逆散是调气疏肝的代表方,肝主疏泄,调畅津液,用此以疏达肝气,畅行气机,使气液运行正常。此外,病者纳差,失眠,舌淡,是气血不足之征,故配养阴益气的西洋参、健脾益气的大枣、养血润燥的当归;当归用量较重,寓润肠通便之意。

女性患者之所以比男性更容易罹患便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为女性正常的生理特性导致其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气血的耗伤,耗气伤血易使肠道失于濡润而便秘。其二是阴血耗伤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则易造成肝之阴阳失调。肝体阴而用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血不足,血不养肝,每呈肝气郁结病变,这也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肝失疏泄证候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疗女性便秘,在运用前述诸多治法的同时,宜佐用养血柔肝之品。二诊时加入了制首乌,与当归相配,意在增强养血通便之功。至于三诊之时加入的菟丝子与吴茱萸是针对患者经血色黯淡夹有血块,经期小腹冷痛的症状,通过温补肾阳与肝阳达到温经化瘀止痛的目的。

【按语】

(1)便秘之因无外以下四种:

其一为水津不足:津亏者,或因热灼津液,或素体阴虚,或病后、误治所致;

其二为水津不布:津滞者,或因脏腑功能失调,或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呈“水涸舟停”之病变;其三为气机阻滞:或因肝失疏泄,或因血瘀湿停;

其四为传导乏力:或因阳虚,或因气虚。

陈老治疗便秘,非常重视《内经》“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观点。本案是从调节津气敷布入手治疗的范例,以胃苓汤合四逆散治之,肝脾肾同调,气津并治,使水津输于全身,布于肠道,肠道津充便自软而易排除,与增液汤治津亏便秘之“增液行舟”异曲同工。

(2)三诊之时加入的菟丝子与吴茱萸与白芍、桂枝、当归、生姜、西洋参、甘草相配,是取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行血之功,辨证要点是月经色黯淡夹有瘀块,伴小腹冷痛,舌淡,脉弦,双尺脉弱。月经先期之因为冲任虚寒,肝失疏泄,瘀滞胞宫,冲任不固。

——本段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荨麻疹止痒用什么中药 中药方对症治疗才有效!

1 荨麻疹止痒用中药需对症治疗

1、风热相搏

(1)症状:症见风团色红,遇热增剧,得冷则瘥,恶风微热,口湖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

(2)用药: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生地黄、胡麻仁、甘草。

(3)用药加减:咳嗽痰黄,加桑白皮、竹茹;大便干结,加紫草、冬瓜仁;心烦,加栀子、珍珠母;咽痛,加板蓝根、大青叶。

2、风寒外袭

(1)症状:症见风团色谈红或白,径涉冷水或吹风受寒后加重,得暖则轻。自觉恶寒恶风,口渴,芳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

(2)用药:麻桂各半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白芍、羌活、独活,荆芥、白鲜皮、生姜、炙甘草、红枣等,

(3)用药加减:手足冰冷,加当归、党参;易出杆,着风即起,加龙骨、麻黄根。

3、脾胃湿热

(1)症状:症见皮肤起红色风团,发疹时院服疼痛难忍、拒按,或则坐卧不安。不能进食,倦怠无力,大便溏泄,间或秘结,苍黄腻,脉濡数。治宜清肠泄热,利胆化湿。

(2)用药:除湿胃苓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泽泻、

薏苡仁、积壳、大黄。

(3)用药加减:有虫积,加乌梅、槟榔;便秘,加大黄。

4、热毒陷营

(1)症状:症见发病突然,风团弥漫全身并量大片鲜红色,瘙痒剧烈,并伴高热恶寒,口渴喜冷饮,甚或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薄,舌红菩黄,脉洪数。治宜泻火清营,凉血解毒。

(2)用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金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

土茯苓、块滑石、生甘草。

(3)用药加减:面赤加金银花、蒲公英;口喝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明痛,加牛蒡子、桔梗。

5、卫外不固

(1)症状:症见风团多为针头或豆大,少呈大片,伴体弱多汗,顽固难治,苦薄舌淡,脉沉细,

治宜固表敛汗祛风。

(2)用药: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牡蛎、碧桃干、浮小麦、牛蒡子、蝉蜕、苍耳子、生甘草等,

(3)用药加减:自汗不止,加浮小麦、五味子;恶风恶寒,加桂枝、麻黄。

6、阴虚火旺

(1)症状:症多发于午后或夜间,风团时隐时现,面色萎黄,偶

有头晕目花,潮热颓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2)用药: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何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钩藤、甘草等。

(3)用药加减:伴心烦、心悸,加麦冬;伴盗汗,加浮小麦;夜寐梦多,加酸枣仁。

7、气血两虚

(1)症状:症见风团不息。食纳锐减,夜寐欠安,神情疲惫,面色苍白,肢软无力,动辄气喘,唇甲色淡,舌胖体嫩,质淡,脉细弱。治宜补血益气。

(2)用药: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当归、丹参,炙鸡金、焦六曲、炒枣仁、合欢皮、炙甘草。

(3)用药加减:大便稀,加山药、芡实;瘙痄则烈,加防风、刺蒺藜。

8、心阴不足

(1)症状:症见风团隐红,发病多在情绪波动或心神不宁之际,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治宜补血宁心。

(2)用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茯神、何首乌、龙骨、牡蛎、珍珠母、远志、五味子、炙甘草。

(3)用药加减:遇风加重,加黄芪、防风;顽疹痒剧,加全蝎、钩藤、刺蒺藜;烦躁不安,加郁金,柴胡。

9、虫积伤脾

(1)症状:症见患儿身体消瘦,面黄或有白斑,时有脐周疼痛,偏嗜零食。睡中磨牙,便常规示寄生虫卵多为阳性,苔白或腻,脉需。治宜驱虫健脾,消食化滞。

(2)用药:化虫丸合保和丸加减,药用使君子、槟榔、苦栋根皮、木香、茯苓、山楂、神曲、白术、甘草。

(3)用药加减:胃脘疼痛、饮食难进,加炒枳壳、厚朴;脘腹胀痛、烦躁不宁,加炒枳壳、生大黄。

2 中药内服方

药方1

组方:荆芥12克,防风、乌梅、五味子、丹参、蝉蜕各9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以红糖或白糖为药引。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2

组方:紫草、刺蒺藜、苦参、茯苓各15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 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散风法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3

组方:苍耳子、地肤子各15克,刺猬皮、桑叶、白鲜皮、牡丹皮各9克,甘草6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4

组方:地肤子30克。

制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250毫升,加入红糖调味。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温服。

疗程: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5

组方:蝉蜕600克,刺蒺藜300克,蜂蜜500克。

制法:将蝉蜕炒焦研末,蒺藜研末,加蜂蜜适量制成部节个丸剂,每丸10克。

每次服用1丸,每天2~3次。

服法: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

功效: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瘙痒者。

药方6

组方:生麻黄3克,乌梅肉6克,生甘草9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服法: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者。

药方7

组方:防风6克,生黄芪、生乌梅、制首乌各15克,地肤子、地龙、牡丹皮、甘草各1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服法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者。

药方8

组方:麻黄10克,桂枝12克,甘草6克,白芍20克,生姜4片,红枣4枚。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疏风散寒,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自觉恶风恶寒者。

药方9

组方:夜交藤200克,苍耳子、刺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2 0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

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疏风通络止痒。适用于卫阳不固型荨麻疹伴自汗者。

药方10

组成:冬瓜皮干品100g,荆芥、金银花各20g。加减:风寒型,去金银花,加桂枝。

制法:每日1剂,加水5L,煮沸30分钟,取液2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余液洗浴全身,多浸洗皮疹部位,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至皮疹消退。

功效:疏风通络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药方11

组方:羚羊角屑、白鲜皮各30、防风30克,人参7克,黄芩21克克,杏仁3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备用。每次12克,加清水适量,煎至半时,去渣取汁,加黄酒30毫升,煮沸饮服,每日3次。

功用: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遍身痒痛,心胸满闷等。

药方12

组方:鬼箭羽、白蔹、白蒺藜、白矾各30克,防风60克,甘草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捣细,和匀即成。洗浴后,先用粟米粉适量拭身,而后取药末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行气活血,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累医不效者。

药方13

组方:白蜜1份,黄酒2份。

制法:将上药择净,煮沸,空腹饮用,每日3次。

功用:养血祛风。适用于瘾疹,瘙痒不止等。

药方14

组方:丹参45克,人参、苦参、白花蛇6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

即成。每次6克,甘草酒适量送服,每日3次。

功用:清利湿热,解毒止痒。适用于皮肤瘾疹,赤癜瘙痒,随搔生疮等。

药方15

组方:苍耳子、苦参、白蒺藜各60克,蝉蜕3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炼蜜和丸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痒痛,或有细疮等。

3 中药洗浴方

1、花椒皮煎剂

材料:干花椒皮100g。

做法:干花椒皮100g置于容器内,加入沸水500ml,浸泡24小时。滤去花椒皮,留取花椒水。治疗时以花椒水涂于患处即可止痒、消除水肿;也可在花椒水中加人适量的维生素C,则效果更佳。

功效:花椒其味辛、性温,气味芳香,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外用杀虫止痒,常用于疥疮、湿疹或皮肤瘙痒的治疗,此外花椒水外涂具有表面麻醉、利湿的作用,可以迅速缓解荨麻疹症状,其治疗效果迅速而明显。

2、荆芥枝花洗方

配方:荆芥30克,七叶一枝花、防风、大青叶、苦参各15克。

制法:取以上5味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倒人盆中。

用法:趁热洗熏患处,每次熏洗15~2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解毒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3、徐长卿合剂

组方:徐长卿、防风、艾叶、当归各50g。

制法: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过滤备用,等药液温度降至40C左右时,用纱布蘸药液在患处擦洗,直至风团疹面发红为止,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1剂可反复煎洗数次。

功效: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经、胃经,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的功效;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艾叶,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当归为活血化瘀要药,其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止痛、活血化瘀,四味中药皆为治疗风疮、疥癣、隐疹要药,配伍使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煎或洗剂可使热气内注、温经散寒、宣通血脉,共收奇效。

4、苍矾煎剂

组方:明矾50~150g、炒苍耳子30~90g。

制法:取明矾50~150g,敲碎,炒苍耳子30~90g,加水1000~1500ml,文火煎沸30分钟(婴幼儿药量、加水量均减半),用药液温洗丘疹及痛痒处。轻者每日煎洗1次,重者每日煎洗2次,一般煎洗3~5天即痊愈。

功效:明矾,其味酸、涩,性寒,有小毒,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可止血、止泻、化痰。苍耳子,其味甘,性温,归肺、肝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此二药相合,可散肌表之风寒邪气,又可祛肌表之湿邪,邪气去除则营卫调和,疹消痒止,此法简单易行,疗效明显。

5、百部洗剂

组方:百部30~60克。

制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或洗后再加热水浸洗全身。

疗程:以痒止为度。

功效: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者。

6、枫香洗汤

组方:枫香250克,川芎、川大黄、黄芩各60克,苦参90克,当归60克,甘草、射干各60克,川升麻30克,蛇床子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150克,水煎取汁,洗浴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风瘾疹。

4 中药外敷方

1、白矾膏

组方:白矾150克,黄酒50毫升,童便100毫升。

制法:将诸药择净,同人锅中,煮沸,文火收膏即成。每次适量,用棉签蘸药外涂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等。

2、荆风散

组方:大风子50g、荆芥穗50g。

制法:大风子50g,捣碎,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冷却至35C后使用,荆芥穗50g,粉碎,过120目筛,装人布袋内备用。先将大风子水涂于患部,稍干后将荆芥穗粉均匀散布患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部产生热感为度,早晚各1次。

功效:大风子味辛,性热,有毒,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荆芥穗味辛,性微温,归肺经、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两药配伍可加强疏风、散寒、止痒的功效,使用此方药时配合用手掌来回反复摩擦的方法,可在局部产生热量,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3、马齿苋

组方:新鲜的马齿苋适量。

制法:马齿苋清洗干净,最好用盐水浸泡几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清洗好的马齿苋捣烂,如果能取其汁的话更好,把捣烂后的马齿苋或汁液直接敷涂于荨麻疹患处5—10分钟,每天可进行1—3次,直到荨麻疹的痛、痒及疹子等症状消除。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凉血、杀菌消炎、散瘀消肿、止痒止痛,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等多种病症。

气虚血虚吃什么食物好

问题一:气虚血虚的人适合多吃什么食物? 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著。气虚偏寒者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气虚的女性在秋冬季节应该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在药补上,可以喝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配制的“四君子汤”。   食疗方案:  山药薏仁茶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用饮。常饮山药薏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但要注意,好的山药是白色的,如果是紫色或赤色,功效仅相当于吃番薯。  四神汤莲子、意苡仁、淮山药、芡实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有人习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防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香菇泥鳅粥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问题二:气虚血虚吃什么好 阿胶红枣乌鸡汤
材料:乌鸡、阿胶、黄精、桂圆、红枣、枸杞、桑葚、姜
做法:
1、乌鸡1只,洗净。
2、熬煮3小时后,用慢火熬煮3小时的老火靓汤
特点:滋阴、养肝、补血、美容。
花生红枣牛肉汤
材料:牛肉650克,花生仁250克,淡奶一小罐,红枣12只,陈皮一小块。
调料:精盐少许,姜两片。
做法:
1、牛肉放入滚水中高火3分钟,取出洗净。
2、花生仁用热水烫过,去衣。
3、红枣去核洗净。
4、陈皮浸软,刮去瓤,洗净。
5、把适量清水高火6分钟至滚,放入牛肉、花生仁、红枣、陈皮、姜,中火45分钟,加淡奶,用盐调味即可。
补血粳米汤
材料:粳米100克,川芎3克,当归6克,红花2克,黄芪4克调料:大葱3克,姜3克,盐1克
做法:
1、将米洗净,用水浸泡;
2、当归、川芎、黄芪切成薄片;
3、前三味药与红花一起装入干净的小布袋中;
4、药袋放入瓦锅内,加鸡汤共熬成药汁;
5、再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煮粥;
6、待粥煮至浓稠时加葱花、盐、姜末调味食用。
调理气血血虚还可以试试tieba.baidu/p/2503082373#bdhsahg

问题三:血虚的人吃什么好? 血虚的症状有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那么中亥认为血虚的人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补血虚药膳食疗方: 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 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知道了血虚的人吃什么好,建议您不妨多吃些补血的食物。

问题四:气虚血虚吃什么 建议: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问题五:气虚的女人吃什么好? 30分 气虚的人吃什么好?气虚的人症状大都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胃功能减退,气虚的人不一定有浮,气虚者需补气。
补气的药物: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物: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补气虚药膳食疗方:
1、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入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
2、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鹤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知道了气虚的人吃什么好,建议您不妨多吃些补气虚的食物。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

问题六:气虚血虚吃什么补最快 如果想吃中药的话那就是当归补血汤,如果食物的话大枣,枸杞

问题七:女人血虚吃什么比较补 何谓血虚?
所谓血虚证就是由于血的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脉而出现的证候。至于其成因,主要有:失血过多,如胃出血、外伤出血、妇产科出血等;脾胃虚弱,吸收、运化功能减退,血液生化不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暗耗阴血;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的病理过程也会有血虚表现。
由于血虚不能滋养头目,所以容易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浮萎黄;血海空虚,不荣于舌而舌质淡;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经脉缺乏濡养,脉不充盈,所以脉细无力。因此,血虚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衍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如何治疗?
中药调治血虚是很有效的,不过,血虚要对证治疗,不可单纯的补血。
治疗血虚证主要是补血,还要补气,因为气可推动血液运行,气通畅,血液运行就不会受阻成淤,所以补血辅以补气则疗效更好,方选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处方举例:党参18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熟地18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5克,首乌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对于因脾胃虚弱、运化和吸收功能差或脾胃湿滞、湿热而致血虚的患者,要积极治疗。脾胃虚弱者见倦怠乏力,胃纳不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举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莲子20克,淮山药20克,生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脾胃湿滞或湿热的患者见疲乏无力,腹胀,纳食不佳甚至厌食,大便不爽或烂,小便或黄,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或滑或滑数,可选用胃苓汤、保和丸和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举例:苍术6克,川厚朴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茯苓15克,白蔻仁6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藿香6克,麦芽30克,神曲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另外,患者亦应自我减轻各种压力,调节神志,如因悲、忧、思影响脾胃运化,可选逍遥散、四逆散(处方举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素馨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对血虚的调治也很有效,可选用以下食疗方:①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饮用4次;②枸杞猪骨汤:生猪骨(或羊骨、牛骨)500克,枸杞子30克,黑豆30克,大枣12枚,加水适量一同煮至烂熟,调味后饮汤食杞子、大枣、黑豆,每天1次,连服1至2周;③花生枸杞蛋:花生仁100克,鸡蛋两只,杞子20克,红糖50克,大枣10枚,先把花生仁、杞子煮熟,然后放入红糖、大枣、鸡蛋,再煮片刻服食,每天1次,连服1至2周;④阿胶瘦肉汤:瘦猪肉100克,阿胶12克,先将瘦猪肉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熟后加入阿胶炖化,调味饮汤食肉,两天1次,连服用1至2周;⑤首乌黄精汤:首乌15克,黄精20克,党参18克,大枣10枚,猪肉250克,熬汤,饮汤食肉,两天1次,连服用1至2周。

2017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题库(第五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那项不属于攻下法?

  温下 峻下 消导 寒下

  2.活血化瘀法对以下哪种情况不宜应用?

  孕妇 儿童 久病 老人

  3.感冒为外感病证,下列哪项症状最有诊断意义

  头痛、咳嗽 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 鼻塞、流涕、喷嚏

  4.患者暑假外出中突然发热,汗出热不退,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吐,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选方是:

  香薷饮 六一散 新加香薷饮 白虎汤

  5.患者身热,微恶风,头胀痛,周身不适,少汗,口干,鼻塞,流浊涕,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此属何证?

  内伤发热 阴虚感冒 风热热感冒 内伤咳嗽

  6.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是:

  通腑泄热 清热利胆 清热解表 清热利湿

  7.患者干咳,连声作呛,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痰中带血,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伴身热,微寒,头痛,鼻塞,舌苔薄黄,舌干少津,舌质偏红,脉浮数。其选方是:

  桑菊饮 桑杏汤 华盖散 麻杏石甘汤

  8.哮病缓解期表现为下列哪些脏腑的虚侯为主?

  心肝肾 脾肾 肺脾肾 肺

  9.心悸气短,活动及思虑劳心后易发,神倦头晕,失眠多梦,健忘,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脉象细弱。选用:

  安神定志丸 黄连阿胶汤 桂枝甘草牡蛎汤 归脾汤

  10.心悸心血瘀阻证的主方是:

  桃仁红花煎 桃红四物汤 隔下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11.钟某,男,40岁,头晕且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胸胁胀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数,代表方是:

  龙胆泻肝汤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2.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的医家是:

  朱丹溪 李中梓 王清任 王 履

  13.赵 某,男,58岁,发病骤急,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属中风病何证?

  阴闭 阳闭 脱证 内闭外脱

  14.心烦失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梦遗,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是: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疏肝泄热,左以安神

  15.癎病发作见突然跌到,神志不清,抽搐吐诞,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痰多,心情不悦,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有力。辩证为:

  风痰闭阻 痰火内盛 心肾亏虚 心脾两虚

  16.寒邪客胃型胃痛的治疗宜选用:

  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香苏散合良附丸 黄芪建中汤 失笑散合丹参饮

  17.六*之邪或*浊之气侵犯胃腑,均可引起呕吐。六*之中,哪一病邪致呕吐居多?

  风 寒 暑 湿

  18.若湿热挟疫毒之邪,因热毒炽盛,内伤营血,熏灼肝胆,胆汁排泄失常,暴急为病,发为:

  阴黄 阳黄 急黄 萎黄

  19.身目俱黄,黄色欠鲜明,身热不扬或无热,头身困重,胃脘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而黄,口粘,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数。治疗的主方是:

  茵陈蒿汤 大柴胡汤 茵陈四苓汤 茵陈术附汤

  20.鼓胀的病性总属:

  本虚标实 虚多实少 实多虚少 以上都不是

  21.患者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不易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弱。治疗用何方:

  实脾饮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胃苓汤合五皮饮 参苓白术散

  22.水肿的辨证大纲是:

  寒热 表里 虚实 阴阳

  23.咳嗽时作,咳则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宜: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24.吐血色红或紫暗,情志不畅时易发,胁痛脘痞,口苦,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红绛,脉弦数。辩证为:

  胃热壅盛 肝火犯胃 气虚血溢 阴虚火旺

  25.下消突出的症状是:

  多饮 多食 多尿 身体消瘦

  26.内伤发热的特点,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多为低热,偶有高热 发热常伴恶寒,其寒虽得衣被而不减

  27.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辩证为:

  风寒头痛 风湿头痛 风热头痛 寒湿头痛

  28.治痹名方乌头汤出自:

  《济生方》 《千金要方》 《金匮要略》 《医宗必读》

  29.四肢痿软困重,或麻木微肿,常见于下肢,或足胫热气上蒸,或小便赤涩灼热,发热,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脉濡数。主方是:

  清燥救肺汤 加味二妙散 参苓白术散 虎潜丸

  30.寒湿腰痛的主方是:

  加味二妙散 身痛逐瘀汤 甘姜苓术汤 右归丸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他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心悸心阳不振证的主要症状是:

  A.心悸不安,胸闷气短 B.面色苍白 C.形寒肢冷 D.下肢水肿

  E.舌淡苔白

  2.辨胸痛性质时闷痛包括:

  A.瘀血 B.寒凝 C.气滞 D.痰浊为患 E.气虚

  3.天麻钩藤饮是由下列哪些药物组成的?

  A.天麻、钩藤 B.石决明 C.杜仲、桑寄生、牛膝 D.茯神、夜交藤、益母草 E.生地、首乌、白芍

  4.以下属于痫病证候特征的是:

  A.突然意识丧失,不省人事 B.两目上视 C.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 D.移时苏醒,一如常人 E.肢体功能障碍

  5.患者低热经年,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烦燥易怒,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证属气郁发热 B.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C.方选小柴胡汤

  D.方选归脾汤 E.方选丹栀逍遥散

  6.胁痛的主要病机是:

  A.肝脾不和 B.不通则痛 C.不荣则痛 D.胃失和降 E.肝阳上亢

  7.鼓胀的主要证候特点有:

  A.腹胀大 B.皮色苍黄 C.脉络暴露 D.胁肋胀痛 E.五心烦热

  8.阴水一般分为哪些证型论治?

  A.肺气不宣 B.脾阳虚衰 C.肾阳衰微 D.水湿浸渍 E.外感风热

  9.癃闭虚证的主要证候有:

  A.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体质较好。

  B.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体质较差。

  C.尿流窘迫,赤热或短涩,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

  D.尿流无力,精神疲乏,舌质淡,脉沉细弱。

  E.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细沉。

  10.治疗肾元不固遗精的代表方那些不正确?

  A.左归饮 B.金锁固精丸 C.水陆二仙丹 D.三才封髓丹 E.四逆散

  11.饮食停滞型腹痛的代表方哪些不正确?

  A.参苓白术散 B.藿香正气丸 C.四君子汤 D.枳实导滞丸 E.小建中汤

  12.泄泻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A辨轻重急缓 B.辨寒热虚实 C.证候特点 D.辨久泻的特点 E.辨正气强弱

  13.痹证的临床表现是:

  A.肢体关节肌肉疼痛 B.屈伸不利 C.肢体痿弱无力 D.关节无疼痛 E.肢体肌肉萎缩

  14.肝胃郁热的胃痛症状是:

  A.胃脘胀痛 B.痛势急迫 C.心烦易怒 D.吐酸嘈杂 E.口干,口苦

  15.肥胖诊断标准是:

  A.超出标准体重20% B.体重质量指数升高>24 C.多有伴随症状,乏力懒言 D.心烦易怒 E.全身水肿

  16.感冒的辩证要点有:

  A..辨别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B.分清表寒、表热 C.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 D.分辨病情的轻重 E.分辨有无表证

  17.患者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小便短赤灼热,腰腹胀痛,舌苔黄腻腻,脉滑数。其产生的病机主要是:

  A.湿热壅结膀胱 B.正邪相争,膀胱气化不利 C.湿热蕴结大肠 D.湿热蕴结肝胆 E.湿热郁阻脾胃

  18.出现以下证候提示血证病情危重:

  A.头昏目眩,面色无华 B.心悸,大汗淋漓 C.少尿,甚至无尿

  D.肢体湿冷 E.脉芤或细数

  19.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良方,该方除了麻黄,甘草,细辛,五味子外,还有:

  A.生姜 B.茯苓 C.桂枝 D.干姜 E.芍药

  20.虚喘的证候特征:

  A.声低息短 B.呼吸深长费力,呼出为快 C.气喘动则加甚

  D.呼吸表浅,深吸为快 E.呼吸气粗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B 7.B 8.C 9.D 10.A

  11.A 12.D 13.B 14.A 15.A 16.B 17.B 18.C 19.C 20.A

  21.A 22.D 23.A 24.B 25.C 26.D 27.C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CDE 3.ABCD 4.ABCD 5.ABE 6.BC 7.ABC 8.BC 9.BDE 10.ACDE

  11.BCD 12.BCD 13.AB 14.ABCDE 15.ABC 16.ABC 17.AB 18.ABCDE 19.CDE 20.ACD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